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Economist經濟-Big Mac Index大麥克指數

雷曼兄弟宣佈破產後,相信許多人對於金融和經濟抱持著眼不見為淨的心態,試圖忘掉投資 慘賠的傷痛,不過,有沒有更積極的做法呢?資本主義社會,金融和經濟的殘酷、如影隨形地與我們的生命產生連結,它才不管"需求"這件事,決定勝負的關鍵,在於"貪"。餐廳給我們"吃到飽的服務",讓原本一餐100元的消費額,瞬間膨漲了三到六倍,我們還覺得划算,其實只是被"貪念"催眠了,完全不符合需求原則,因為我們真的不需要吃那麼多。
回歸正題,大麥克和貨幣平價有什麼關係呢?我並非要討論投資理財,或是高深的經濟理論,只是要藉此釐清人類對經濟的觀點,重新審視"需求"這件事,回到原點來討論。

舉例說明:
我們假設大麥克這個商品,在全球的價格定位相同,也就是說,其行銷策略的目標族群大致相同,在整體市場的消費力趨近一致。
在台灣,一個大麥克賣75元,以今天的匯率換算,大約是2.25美元。
而在美國,一 個大麥克賣3.22美元。
如果不考慮運輸成本和人力成本,我把台灣的BigMac拿到美國去賣,可以賺1.17美元,相當新台幣39.26元。
拿10塊錢美金到台灣來,可以買將近4.5個大麥克,以匯率的說法就是,一美金大約可以兌換4.5塊錢新台幣。
但事實上一美金可以換33塊多的新台幣,因此經濟學人告訴我們:新台幣的價值被低估了。

大麥觀指數並非正式理論,而是個說法,我們意不在以此來分析經濟現況,更遑論預測經濟走勢。只是我們必須了解,資本主義下被操縱的媒體,傳遞的訊息,究竟是你的需求,還是讓人吃到飽的迷幻藥。

Big Mac Index

Burgernomics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urchasing-power parity, the notion that a dollar should buy the same amount in all countries. Thus in the long run, the exchange rate between two countries should move towards the rate that equalises the prices of an identical basket of goods and services in each country. Our "basket" is a McDonald's Big Mac, which is produced in about 120 countries. The Big Mac PPP is the exchange rate that would mean hamburgers cost the same in America as abroad. Comparing actual exchange rates with PPPs indicates whether a currency is under- or overvalued.

<以下轉載自Wikipedia>

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是一個非正式的經濟指數,用以測量兩種貨幣匯率理論上是否合理。這種測量方法假定購買力平價理論成立。

購買力平價的大前提為兩種貨幣的匯率會自然調整至一水平,使一籃子貨物在該兩種貨幣的售價相同(一價定律)。在大麥克指數,該一「籃子」貨品就是一個在麥當勞連鎖快餐店裡售賣的麥香堡。選擇麥香堡的原因是,麥香堡在多個國家均有供應,而它在各地的製作規格相同,由當地麥當勞的經銷商負責為材料議價。這些因素使該指數能有意義地比較各國貨幣。

兩國的麥香堡的購買力平價匯率的計演算法,是以一個國家的麥香堡以當地貨幣的價格,除以另一個國家的麥香堡以當地貨幣的價格。該商數用來跟實際的匯率比較;要是商數比匯率為低,就表示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低估了(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相反,要是商數比匯率為高,則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高估了。

舉例而言,假設一個麥香堡在美國的售價為 $2.50,在英國的售價為 £2.00;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 2.50 ÷ 2.00 = 1.25。要是一美元能買入 £0.55(或 £1 = $1.82),則表示以兩國麥香堡的售價而言,英鎊美元匯價被高估了 45.6%((1.81-1.25)÷1.25×%)。

大麥克指數是由經濟學人1986年9月推出,此後該報每年出版一次新的指數。該指數在英語國家裡衍生了Burgernomics(漢堡包經濟)一詞。

在2004年1月,《經濟學人》推出了Tall Latte index(中杯拿鐵指數);計算原理一樣,但麥香堡被一杯星巴克咖啡取代,標誌著該連鎖店的全球擴展。在1997年,該報也出版了一份「可口可樂地圖」,用每個國家的人均可樂飲用量,比較國與國間的財富;該圖顯示可樂飲用量越多,國家就越富有。

用漢堡包測量購買力平價是有其限制的;比方說,當地稅收、商業競爭力及漢堡材料的進口稅可能無法代表該國的整體經濟狀況。在許多國家,像在麥當勞這樣的國際快餐店進餐要比在當地餐館貴,而且不同國家對麥香堡的需求也不一樣。例如在美國,低收入的家庭可能會一周幾次在麥當勞進餐,但在馬來西亞,低收入者可能從來就不會去吃麥香堡。儘管如此,大麥克指數廣為經濟學家引述。

沒有留言:

Google幫你找

使用Google搜尋站內文章 輸入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