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com 2008年2月動腦雜誌)味丹是以家庭廚房常使用的味精起家,也是台灣大老級的品牌,創業半世紀以來,推出各式各樣的成功商品吸引消費者,1973年開始生產速食麵,更在1996年的夏天推出了多喝水礦泉水,成功打入年輕人市場,11年致力經營多喝水品牌,也讓多喝水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礦泉水。
很多人不曉得多喝水是味丹底下的明星級商品,而廣告人俱樂部在2007年12月19日,邀請到味丹多喝水行銷經理洪君儒,來分享「多喝水」是如何走出自己的Style!
洪君儒表示,多喝水品牌建立有八大行銷要點,分別是:
1.行銷市場是需求面的考量而非供給面的選擇。
2.行銷強調的是減法單一的獨特,而非加法的十全十美。
3.相對明顯的市場區塊,如果他的差異性是大的,他的成功機會更大。
4.行銷偏好原創的設計,而非標竿的學習,要顛覆傳統,才能突破。
5.行銷是高風險、高槓桿的決策,是向左走、或向右走的十字路口。
6.將包裝水和飲料,分成兩塊市場,可以建立一道防火牆。
7.掌握與運用行銷通路趨勢。
8.行銷戰術讓品牌熱絡,才能劃地為王,讓產品如虎添翼。
多喝水發展路徑急轉彎
洪君儒提到,剛推出多喝水品牌時,是在1996年的夏天。正常產品導入期是在三、四月,進導入期前要做好一定的準備功夫,否則就準備在市場上鍛羽而歸,包含預算及策略必須有相當妥善嚴密的評估,當產品準備好,成功機會較大。
原先,味丹準備推出「味丹山澗水」,也就是山溝水,希望由露雨協會肯定為泡茶專家指定用水,但是這項產品行銷計畫突然緊急煞車,因為發現切入的利基市場太小,在未來發展性不大的考量下,產品立刻緊急轉彎,才有了今天多喝水的雛形。
洪君儒指出,這項水商品首先用區隔變數法來區隔市場,以「個性」來區隔市場,並用馬斯洛需求第二層級的自我實現,來做一個區隔。從前,礦泉水的形象,多半是陽光、空氣、和水,多是偏於生理、理性的需求,如泰山的RO滲透水。
但是多喝水,當時畫出了一塊水市場,與傳統礦泉水概念完全不同,是感性的自我實現,鎖定有個性的年輕人市場,致力建立品牌的流行感。
水也能用個性區隔
品牌定位決定產品的成功或失敗。洪君儒:「市場區隔目標,在於劃地為王,而非劃地自限,若畫不成功,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
水市場有45%是沒有品牌的,而今天多喝水的市佔率約23%?25%,洪君儒指出,行銷戰略是各種想法落實執行,就像一磚一瓦累積而成。
於是,味丹將包裝水和飲料分成兩塊,可以建立一道防火牆,阻止加味水進犯雷池。洪君儒表示,相對明顯的市場區塊,如果差異性拉大,成功機會更大,這也是決定商品定位的重要性。因此,洪君儒指出,味丹多喝水成功的原因,就在於成功的商品定位。味丹多喝水用「個性化」來區隔市場,將心理變數和利益變數,做十字軸交叉,畫出一塊尚未有競爭者的安全市場,只因行銷強調的是減法單一的獨特,而非加法的十全十美。
行銷是高風險、高槓桿的決策,向左走、或向右走的十字路口,必須用創新來決定市場定位。洪君儒表示,用感性的自我實現來區隔市場,在當時是十分創新的手法。
隨時間累積利益不走位
行銷是用時間來累積的聚寶盆,而不是能用時間累積的機會型投資,需要長期的深根,行銷戰術則是讓品牌熱絡。
今天,包裝水已成社交的品類,洪君儒指出,行銷市場是需求面的考量,而不是供給面的邏輯。水,百年過後還是水;咖啡,百年過後還是咖啡;牛奶,百年過後還是牛奶。決定不同的品類,是否值得去深耕。無色無味的水,賣的是品牌,不能只為了短期的利益,而做出任何影響品牌的錯誤決策,而是要長期經營。
洪君儒再以1992年的開喜烏龍茶為例,2000年時茶王、御茶園等新茶產品如雨後春筍誕生,開喜烏龍茶沒有考慮到長期的利益,因而市場被瓜分。
洪君儒說:「不可以因為利潤的考量而把廣告砍掉,行銷不是為了短期的眼前利益,行銷需要去經營,帶給消費者利益,因為行銷市場是需求面的考量,而非供給面的邏輯。」
用行銷通路建品牌形象
價格能把產品的價值烘托出來。洪君儒指出,產品進入市場,SOP(標準作業程序)一定要強!
多喝水一開始分成兩部分進攻市場,一方面在各大便利商店和量販店上架;另一方面,致力打進五星級飯店。洪君儒笑著表示,這是塑造品牌形象最快的方式。
此外,去思考如何引起消費者共鳴。當時的促銷方式,主要分成兩部份,一是市場報酬促銷,如多喝水贈泡湯,因為泡湯後需補充水分,擴大水的使用時機,並從空中媒體落於實體通路,將品牌的概念放進來。
顛覆傳統突顯品牌態度
洪君儒表示,行銷偏好原創的設計,而非標竿的學習,顛覆傳統,才能突破。味丹「多喝水」以15~24歲為目標群眾,根據消費行為的趨勢分析,廣告腳本可以多元,以現今來說無厘頭
的廣告作法,才能符合年輕人,「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這樣的口號,就是要品牌的態度突顯出來,才能用個性來區隔市場。
洪君儒表示,從事行銷,逛街的時候精品千萬不能跳過,要多觀察流行的事物,才能發現最近到底流行些什麼東西,保持心理年齡的年輕,才能不斷創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