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顥奇觀點- 不認識張君雅? 先認識自己吧!

(Brain.com 2008年3月動腦雜誌)創意人不經意的創意,有時像傑克的豌豆,從一小點慢慢向天際無限延伸,其生命力,甚至遠超過了創作者當初想像。

  廣告片中的主角是個菜市場名字,竟成了客戶的新商品名,想一想,創意有時還真不可思議。

  就在不久前,張君雅小妹妹隨著阿母的呼喊聲,小碎步的狂奔回家吃麵,那一張可愛到不行的小臉與跑步模樣,深深烙印每一個台灣人的腦海裡,人氣指數直逼名模林志玲。當時,只是一個廣告片中主角的名字,竟然發展成一個系列商品,而且還拍廣告,將來,也有可能像「科學麵」,成為一個歷久不衰的人氣商品。我想,他的爸媽(創意以及導演)一定驕傲的不得了!

  她的一小步,也為所有創意人示範了另一種創意的方式。任何一個有創意細胞,都有可能發展出一個獨立個體,延伸出自己完整的生命力。或許當時的創意與導演是絞盡腦汁,也或許只是在便利商店等待結帳的時候,想出了這個深受台灣人喜愛的好創意。不過,好孩子都不是算日子看時辰,就能生的出來吧!而是能不能隨時讓每個細胞都充滿創意,而有無限潛能。

  這又是一支簡單有趣的好片子,無論選角、演出、剪接,火侯都拿捏的恰到好處,創意的點雖然簡單卻也人性,讓人共鳴,我想導演應該是某本土喜劇廣告大導,我其實一直非常喜歡這個導演的作品,他的作品總是能把小人物的生活,做非常深入的刻劃,原創性也高,讓人印象深刻。

  能經常性的出現好作品,我想應該是對廣告創意的本質有著深刻了解,才能不斷創造出令人喜愛的作品。他的方式通常是將主角及事件極度戲劇化,讓主角深具好感度,使得觀眾對主角記憶度非常的高,讓人喜愛。其實,我一直認為廣告創意在追求戲劇性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好感度,因為你代表品牌在跟消費者溝通,消費者的感受是重要的。

  不過,我還是對這廣告有個小小的挑剔,產品的口味與特色倒底是什麼?還是根本沒特色,只是賣張君雅小妹妹的名氣,來創造知名度呢?身為一個創意人本該最怕客戶提到產品功能,但如果能夠更精準的從產品特色,發展出討喜的創意,就像初登場的張君雅小妹妹的「手打麵」強調出「麵不會爛」的特色,讓消費者記得的是產品特色,而不是人名,是不是讓消費者更有行動力呢?(白世雄為電通創意總監)

沒有留言:

Google幫你找

使用Google搜尋站內文章 輸入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