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30秒以外」的行銷大迷思

div>(Brain.com 2008-03-05)一群有影響力的廣告主、媒體代理商,以及主要媒體,悄悄地資助一項大型行銷研究,探討名為「30秒以外」的行銷大迷思:當各式各樣的可攜式螢幕越變越小,視聽眾還會停下來看廣告嗎?

  這項研究在澳洲伯思的Murdoch大學,由Duane Varan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進行。由3千名受試者進行6千5百次的收視調查,受測的電視廣告內容並非主流的「現在就行動」之類的廣告,而是一些新形態的廣告。

  隨著網路媒體的普及,視聽眾與電視的互動,已不再如過去單純的用遙控器轉台。有越來越多的第四台會運用網路媒體的元素,例如,在螢幕下方加入跑馬燈告知促銷訊息等。同時,廣告代理商也絞盡腦汁想找出新的創意,使視聽眾不只是被動地收視。

  想要找出廣告的未來並不稀奇,但像這種大規模、每年花費1萬美元的跨產業合作,可就不多見了。參與的廠商有卡夫食品(Kraft Foods)、家樂氏(Kellogg)、寶僑(Procter & Gamble)、微軟(Microsoft)、CBS電視台、迪士尼旗下的ESPN電視台(Walt Disney's ESPN)、時代華納(Time Warner's Turner Broadcasting)、陽獅廣告集團旗下的(Publicis Group)的Starcom MediaVest,以及Omnicom集團下的浩騰媒體(OMD)。

  研究方式是由世界各地精選出較具新概念的電視廣告,在6個佈滿隱藏式攝影機的模擬客廳中給受測者觀看。「30 秒之外」的研究從2005年就開始,但因所有受測者必須簽訂保密協定,不得透露任何有關研究的內容,因此從沒聽說過任何關於受測的訊息。研究最後的成果將會先分享給參與的廠商,而後才會由主持研究的教授發表在學術期刊上。

  家樂氏(Kellogg)的廣告媒體資深總監認為,投資這項研究很值得,因為科技日新月異,廣告必須跟科技與時並進。這項研究也可幫助預測視聽眾對不同媒介上的類似廣告,如網路、MP3播放器、遊戲機、手機等,會如何做反應,

  研究內容也包括廣告長度,廣告檔次中播放的順序,以及使視聽眾產生行動動力所需的播放次數。在部份研究中,觀看廣告時眼球的移動,心跳變化等也會被記錄。不過並不是每個測試的新概念都有效,目前已經得知一些新的廣告形式只會讓觀者更反感。同時,在同一廣告中一次給太多元素也會影響品牌記憶。

  當然,視聽眾何時會用遙控器轉台誰也不知道,但至少「30 秒之外」這項研究提供了一些初步的答案。一位參與的廠商表示,這項研究最可貴的點在於,使他們更清楚哪幾類的廣告形式值得繼續探索,哪幾類不值得白費力氣。(取材自AdAge.com)

沒有留言:

Google幫你找

使用Google搜尋站內文章 輸入關鍵字